
据环球网报道,美国近期对外宣布延伸其200海里以外大陆架界限,延伸其海上执法、权益范围,将大面积矿产资源丰富的海床列入美国利益范围。美国这一做法遭到中、俄等国反对,中俄两国在国际海底管理会议上揭露美国相关做法无法规依据。指出美国并未加入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,无资格单方面扩大大陆架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2日进一步指出,美方做法是其一贯实施的单边、霸权行径。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是确立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定界的法规基础,并非公约缔约国的美国,不具有依公约审议、主张外大陆架界限的权利。美国单边主张违法、无效,对全球在海底区域的共同利益构成损害,将不会被各方承认。
美国在7个海域宣称延伸大陆架划定,涉及海域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。俄方此前发表外交声明抨击美方称,美方做法非法,同国际准则、程序不合。
美国在国际法应用上存在双标,试图享受权利并不承担任何义务。美国在国际事务中长期以来执行美国例外原则,这一点在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上有着明显体现。该公约在美国尚未生效,本身说明着美国对该公约内容的不予认可、对公约责任的不予执行。美国同时挑唆、驱动菲律宾滥用公约内容,以形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专属经济区概念,强行在南海提出主权主张。如果依菲方做法行事,全球范围的陆海分界都将重新划分。
美国纵容、怂恿菲律宾破坏全球现行海权体系。美国不加入海洋法公约,为其执行无视他方基本权益的自由航行动作制造模糊空间。而不加入公约、不承担公约规定的约束事项,也便不具有公约框架下的成员国权利。
这是中、俄两国此次反对美方延伸大陆架界限的立场基础,美国不加入公约则无权基于公约申明权益,美国并非公约成员却强行引用公约分割海底存量资源。这对公约其他成员并不公平,损害公约成员共同利益。中俄两国的发声,点明了美国破坏者的身份。
现行国际秩序、规章建立在二战胜利格局基础上,形成以联合国宪章为中心,各法规体系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。美国是二战结束之际国力最强的国家,也是主要大国中唯一一个国内城市未受战火创伤的国家。联合国总部当时落址美国,以美国国力作为背书,也是对美国对战后秩序所做贡献的认可。
冷战结束后,随着美国失去制衡,美国接连破坏国际法基本规章。其中1999年美国以“人权高于主权”口号轰炸南联盟,公然以美国标准越过国际法对一国动用死刑。对国家主权体系产生的冲击至今仍存。
当下美国对以色列全方面支持,助推以色列在加沙的种族灭绝做法,使国际法框架下的人道底线接连遭受冲击。美国的过去国力使其在国际法解读上具有先发优势,但美方利用这一优势监守自盗,接连冲击国际法底线,加剧现有国际治理体系的震荡程度。中国有必要联合受益于稳定国际秩序的多数国家,对美国损公肥私的单边做法加以抵制。
而在南海海域,中美、中菲间围绕海洋法公约释义正展开法律战,这一背景下中方戳破美国并非公约缔约方的性质,为中国赢得中美法律战增加筹码。随着东盟多国高层人员近期接连访华,通过南海各方行为准则建立中国规划下的南海治理框架,可以期待。
